今年酒博会彻底变天!不品酒改玩闯关?
? 汾酒摆起了“鸡尾酒摊位”,推出“汾酒特调饮”,年轻人排长队
? 汾酒摆起了“鸡尾酒摊位”,推出“汾酒特调饮”,年轻人排长队
而展会之外,从龙洞堡国际机场的巨幅灯箱到地铁1号线的主题站台,从观山东路的道旗阵列到国际会展中心的人气展位,国威酒业以覆盖全城上百个核心点位的广告矩阵,更传递出长期主义者的坚定信念。
资料显示:这个产业园区在遵义市播州区,依托3700亩的产业园区,尊朋酒业自2019年成立以来,五年间累计生产酱香型基酒达8.9万吨,纳税总额超7.55亿元,不仅成为园区内“酒、饲料、肥料、气”协同发展生态产业链的核心力量,更以实打实的产能与贡献,筑牢了“酱香基
动静记者今天(9月13日)从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成果发布会上获悉,本届酒博会累计达成贸易额186.39亿元,比上届增长72.29%;累计入馆27.98万人次,比上届增长101%。两项数据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。
9月13日,记者从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成果发布会上获悉,本届酒博会在推动“卖酒向卖生活方式转变”方面取得显著成效,通过场景化构建、跨界融合和消费引领三大创新举措,成功打造了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平台,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范式。
9月12日,走进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习酒展馆,满目"君品绿"扑面而来。一位年轻观众正拿起酒坛造型的充电宝仔细端详,不远处,几位参观者对习酒公仔书包饶有兴趣。
9月11日,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酒业融合创新发展大会在贵阳举办,大会揭晓了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新锐品牌奖、发展潜力品牌奖、大众喜爱产品奖、酱香本味传承奖、最佳新锐产品金奖等奖项。
9月9日至13日,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举办。本届酒博会以“汇全球佳酿 促开放合作”为主题,吸引了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000家企业参展,集中展示2万余款酒类产品,共绘酒业发展新蓝图。
当前,中国白酒行业正处于调整的关键期,行业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出现迷茫。因此,本次贵阳酒博会的关注度空前高涨,尤其是头部酒企的动态,更是行业的风向标。
9月10日,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期间,中国(贵阳)国际酒博城“十佳下酒菜”评选活动正式启动。本次活动以“酒食共生・味动黔中”为主题,联动180余家参展酒企、餐饮商户及食材供应商,通过现场品鉴、线上投票与专家评审相结合的方式,挖掘贵州美食与酒文化的
在第十四届酒博会上,一款名为“如汤”的煨酒吸引了不少目光。它色泽温润、口感清甜,包装简约却不失高级感,在众多酒品中显得格外特别。
2025年9 月 10 日,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同期开启 “黔酒中国行・酒香之旅” 直通车活动,这场为期 2 天的“酒香之旅”特色活动,以酒为媒串联 “吃住行游购娱” 全链条,是践行贵州省政府 “卖酒就是卖生活方式” 要求的具体实践,也为黔酒 “
咱中年男人选高端酒就俩愁:一是怕花大价钱买到假的,二是老款那些设计总有点不方便 —— 比如纸质贴标,摆几年就磨边,收藏着都揪心;想用来招待吧,卡盒开着费劲,总显得不够利索。
金秋九月,酒香贵阳。9月9日,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(以下简称“酒博会”)在贵阳正式拉开帷幕。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、千余家企业、两万余款佳酿……来自全球的酒企在此汇聚,印证了本届大会“汇全球佳酿 促开放合作”的主题。
正在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,不仅是一场行业盛会,更是中国酒业发展的风向标。在白酒行业正处于“政策调整、消费结构转型、存量竞争”三期叠加深度调整期的当下,市场消费的活力在哪里?来看记者的观察。
在近日开幕的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上,贵州军创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(以下简称“军创实业”)推出的征辉酱酒凭借其独特的“军创+酱酒”发展模式,成为展会现场一大亮点,吸引众多行业人士驻足关注。公司总经理刘杨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,详细介绍了企业理
9月11日下午两点,调试好设备、拿好必备物品,年轻的贵阳主播邱言正式开始进行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直播。
“对我而言,美酒体验官就是一名‘首席体验员’和‘跨界推荐官’,成为其中之一意味着我拿到了一个麦克风,不仅要自己喝懂美酒,更要把贵州的好酒、‘酒旅融合’的独特魅力,用有趣、易懂的方式分享给更多人。”9月11日,获得十佳美酒体验官称号的沈俊华告诉记者。
9月9日至13日,以“汇全球佳酿促开放合作”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(贵州)国际酒类博览会在贵阳举行。场馆内,人潮涌动,传统与新潮在这里碰撞出别样的火花,每一步都踩在白酒文化的脉搏上。
在2025贵阳酒博会的璀璨舞台上,中国名酒剑南春的展厅成为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。在这里,千年酿酒史不再是遥远的文字,古蜀文明与盛唐风华也不再是博物馆里的静态展品——剑南春以一系列精心打造的文创产品为桥梁,让美酒成为连接古今的媒介,一场跨越时空的“文化对话”在此